【嘉義景點】外傘頂洲

台灣景點, 嘉義景點

local_offer ”探訪移動的國土”

台灣處處有故事,在陸地上,也在海上,得親自走著、聽著、體驗著、感受著,才能真真切切的認識這塊生活寶地。

天然屏障成就蚵仔養殖

外傘頂洲是台灣沿海最大的沙洲,1914年建造了塭港堆燈塔,警示行走周邊海域的船隻留意附近的沙洲,以免擱淺。但因為外傘頂洲受到波浪、沿岸流及東北季風影響,每年平均會往西南方向漂移60至70公尺,燈塔曾因沙洲漂移、海水侵蝕等因素多次傾斜倒塌,前後至少歷經 7次重建,是全臺灣燈塔中重建次數最多者。 儘管看起來,外傘頂洲似乎並未受到老天眷顧,還得到「移動的國土」稱號,但是外傘頂洲與嘉義縣海岸之間的東石潟湖,因外傘頂洲的屏障形成平靜的廣大淺水海域,海洋資源豐富,成了全台主要蚵仔養殖區,這一片海洋牧場給了東石漁民希望與安慰。原本在台北擔任警職的東石弟子吳林山,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外傘頂洲,保護家鄉的朴子溪, 89年返鄉打造東石第一艘海上生態觀光漁筏, 14年來,規劃了朴子溪出海口、鰲鼓溼地、外傘頂洲等沿海生態深度旅遊,塑造了西南沿海的海洋文化觀光故事。

一天3航次

最好先預約東石沿海的觀光漁筏行程挺火的,就連非假日,遇上船班出發前,碼頭邊就擠滿人,多數是預約前來,臨時想搭船的得碰碰運氣,一天有3個航次,會有機會搭上。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長陳陽益說過,外傘頂洲從 1904年到現在,歷經沙洲地形的幼年、青壯年,現已邁入老年階段,沙源無法充分補充,加上侵蝕作用影響,沙洲上的堆沙陸續被沖刷至低窪之潟湖,往西南偏移速度逐漸增大,面積也日漸縮減且被波浪及潮水切割成幾部分。曾經擔任燈塔守望員的蔡福裕說,外傘頂洲曾經有超過千名住戶,用茅草、竹子搭建竹篙厝居住,最多居民時,連雜貨店、藥舖都有。但隨著現在成了「忽隱忽滅」的沙洲,僅剩下一棟刻意搭建的竹篙厝,重現採蚵漁民在沙洲躲避風雨的模樣。

趕在「移動的國土」可能成為「消失的國土」之前,大腳跨上老船長號,在吳林山船長導覽下,展開外傘頂洲探訪之旅。小時候常和父親出海的吳船長,深知東石的生態,從港邊到外海的一小時航程中,首先可以享用以在地食材入菜的風味餐,廚師在船上大顯身手,鹽水吳郭魚是現撈的,古早味豆鼓蚵用得是早上才到蚵田採回的蚵串,海鮮粥的魚、蝦,也來自東石當地,鮮度自然不在話下。吃完的蝦殼還可丟回大海,作為養蚵肥料。

聽故事、耙文蛤、賞沙丘

一路航行,見到一畦畦蚵田,據嘉義縣政府統計,嘉義沿海蚵棚約有4、5千座,蚵民以各種彩色布料辨識自家蚵棚。蚵棚上不時有魚鷹、海鷗或停或飛舞,形成一幅海上風情畫。嘉義的蚵仔年產量約 7千多公噸,約占全臺灣產量一半,產值近新臺幣10億元,東石鄉民小至小學生、大至7、80歲老人都會剖蚵,成為地方重要經濟來源。聽著吳船長說著一段又一段的東石海洋故事,很快地就來到外傘頂洲。

下了船,腳踏外傘頂洲柔軟的沙子,環視周邊大海,給人平靜的感受。在船長引領下,大家體驗耙文蛤、追逐角眼沙蟹(沙馬仔)、觀賞沙丘,在颯颯秋風下,感受到沙洲的孤單、沙洲的風吹沙走。離開外傘頂洲前,大家紛紛再望一眼,或許外傘頂洲真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就會消失,這片漂流的國土就只能永遠成為南台灣沿海的一段過往故事。

相關資訊

費用:東石港、外傘頂洲之旅, 2.5小時行程,包含搭船、沙洲漫遊,行程導覽及8~10道菜的風味餐及保險費

交通資訊

自行開車:
國道3號300k處接台82線東西向快速公路→於太保交流道下右轉往縣政府方向→接往朴子168線左轉直駛→經朴子、東石依指標前往東石漁人碼頭
大眾運輸: 可在高鐵嘉義站搭乘台灣好行鹽鄉濱海線,東石漁人碼頭站下。以里程計費,單程票價全票 45元、半票 23元。全天來回各3個班次,建議查妥班次後再行搭乘。

聯絡資訊

地址:嘉義縣東石鄉東石村彩霞大道 160號 (搭船處在東石漁人碼頭旁,老船長號)
電話:(05)373-1005、0921-260-503
傳真:(05)373-0983
網址: http://eastrock.myweb.hinet.net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