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苗栗景點】藺草文化館

台灣景點, 苗栗景點

local_offer 老技藝回春

占地不大的「藺草文化館」,是苗栗縣苑裡鎮農會於 2005年利用山腳里的舊倉庫改建的,以藺草生態及編織文化為主題,除了藉此推展地方文化產業外,還凝聚了失散許久的編織工藝文化。

兩代傳承百年傳產

館內透過展示藺草編織品、模型、影像與文字,來介紹苑裡藺草編織過去的發展,還有藺草體驗區、帽蓆文化區、農村文物、 DIY教室、簡報室及戶外活動區等,亦展示近年來各個工藝家以藺草為題的創作品。且經由文化館,讓現有的編織阿媽能在此重新相互連結,共同傳承與推廣在地文化,也讓地方上的年輕人可以認識這項出自苑裡的傳統技藝,著實凝聚了兩代間的情感。

這個在苑裡已有百年歷史的傳統產業,其實早在清朝末年即開始流傳,尤其是日治時期大量外銷到日本,更在國民政府來台初期到達最高峰,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從事藺草編織業,因此當時的女性可是苑裡一帶的核心人物,在一個家庭裡只要有一人會編織蓆帽,就能養活 6口人,地位可說是相當重要!

學習編織先識藺草

藺草又稱蓆草、大甲藺、三角藺草、龍鬚草等,獨特的三角草莖與高達 150公分的直挺草長,相當適合編織,而藺草所散發的特殊芳香,更是其最大的特色。它的栽植有如水稻田般插秧孕育,可以分 3期採收應用,且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草性,分別是春草、允仔草與三冬仔草。其中第二期的允仔草在秋天採收,又稱秋草,因其纖維短而硬且富彈性,具有上等品質,最適合用來編織高級草帽與草蓆,價格亦較昂貴,而第一期的春草,價格便宜適合初學者;第三期的冬仔草,則可編織椅墊與小型藝術品。

藺草採收曬乾後,會透過捋草的手續將藺草依不同的長短來分類,越長的草越貴,因為這可以減少編製大草蓆時的接草工序,整理好的草約 10斤一捆的讓人買回去編織。由於藺草成三角莖狀,因此在手編前需用針將草析做單片,然後經搥草、揉草後才能進行編織,草析得越細,就要花更多的工夫才能編成一頂草帽或草蓆,因此做工更具質感,成品的單價就相對的高了。

有一則與藺草相關的傳說,據傳在清朝年間,有兩位居住在苑裡的平埔族婦人,把大安溪下游兩岸的野生三角藺草曬乾壓平,再編織成草蓆與籠頭等用具,後來一位雙寮社的婦人,將三角藺的莖折成細條,編織出更精細的草蓆,同時她為了更加善用藺草,便將野生的藺草苗移植到水田種植,讓其他社的婦人也開始學習依此方法種植藺草,而藺草編織工藝也隨著材料取得便利更加興盛,成為當地平埔族人生活文化的一環。

帽與草蓆的技藝,而這門技藝則來自 1853年出生的高洪鴦女士。高洪鴦女士在她 37歲丈夫過世時,憑著個人的聰穎與努力,發展出精巧編織技術,堅強的撐起家計重擔,地方婦女紛紛向其討教,她亦免費將自己自創的各種絕技,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地方婦女,從此苑裡草帽編織揚名各地,也成為當地許多家庭的副業,繁榮了地方。

相關資訊

藺草文化館
網址: http://www.yuanli.org.tw/
時間: 09:00~17:00(週一休館)

交通資訊

地址:苗栗縣苑裡鎮山腳里 7鄰灣麗路 99號
自行開車:國道 3號 156公里處苑裡交流道下→接130甲縣道(往苑裡市區方向)→左轉121縣直行→沿指標即可抵達藺草文化館。
大眾運輸:搭乘火車至苑裡站下車,轉搭苗栗客運(往山腳方向)或計程車,約15分鐘可達。

聯絡資訊

電話:(037)741-319